进入“十四五”时期,多地蓄势发展海洋经济,将构建起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升至战略目标,在争做海洋城市方面出现了“千帆竞渡”的局面,海洋经济正成为海滨城市集群的必争之地。
青岛作为海洋科学城,海洋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前沿,一方面不断优化提升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洋航运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海洋信息、海洋科技、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在诸多涉海领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日,青岛在国际海洋经济合作方面再次按下快进键,首创率先推进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筹备,汇聚国际涉海产业搭建纽带和桥梁。
打造国际合作新高地
构建涉海产业服务生态圈

2021年7月29日,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筹)国际专家研讨会线上线下同步召开。会议由《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青岛西海岸新区中企海洋产业对外合作促进中心与2021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执委会联合主办,2021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执委会副主任、区政协副主席吴志成,2021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执委会综合部部长、区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赵英民,2021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执委会综合部副部长张海波,以及来自国际专家、高校科研院所学者、国际涉海行业组织负责人、企业高管以及资深媒体人等出席。会议就如何更好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未来的建设规划,进一步深化国际涉海领域合作,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服务于国际间涉海产业的交流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系列共识。
国际专家对青岛首创的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扬,并提出很多前瞻性的分析和建议。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的成立也将进一步凸显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勇于创新,大胆走出去,放手引进来的成果和突破,青岛西海岸新区将联合各方资源积极推进联盟落地,打造开放、共赢、创新的国际涉海合作综合平台,以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青岛海洋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据悉,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由《中国企业报》集团旗下青岛西海岸新区中企海洋产业对外合作促进中心发起,集海洋智库、经贸推广、科技合作、海洋治理协作于一体,搭建符合国际规则的海洋国际合作的组织、协调、推动、服务综合平台,致力为探索创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先行示范区做出积极贡献。助力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带动海洋产业、海洋生态、全球海洋治理等领域的合作, 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立足打造成全球海洋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合作高地。
2021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执委会综合部部长、区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赵英民在致辞中对国际专家为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未来发展出谋划策表示感谢,作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实体机构框架下经贸板块的重要支撑,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的筹建将以市场化模式整合国际涉海产业资源,充分挖掘涉海协会渠道和企业优势资源,进一步深化国际涉海领域合作,更好的服务于国际涉海产业的交流发展。
《中国企业报》中企视讯主任乌兰琪琪格介绍了联盟的筹备情况。她表示,联盟将打造成为综合的海洋资源配置平台、海洋信息发布平台、政企沟通平台。以海洋经济为导向,产业合作为纽带,合作共赢,打造“永不落幕”的国际涉海产业交流合作平台,为联盟成员乃至全球涉海产业提供精准、实时、高效的对接服务,从国际化运作、常态化运营、市场化发展角度创新体制模式,进一步深化国际涉海领域合作。
新格局新视野
点燃海洋产业国际合作新引擎
安永全球业务合伙人 周亮:
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的成立意义和作用举足轻重,获得周亮的高度认可和期待。他表示,“首先联盟整体的结构和主题非常好,政府引领、联盟运营、产业切入。政府的引领必不可少的,因为涉及到外事活动,有政府的引领对规避一些风险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在国内的号召力和引领,外方更愿意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他们是希望能真正对接到企业和投资的机遇;关于联盟运营,是要发挥各个商协会的作用这个切入点是非常好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其实民间的商业合作是非常火热的,无论是进出口额还是跨境电商等相关的海洋产业都在取得蓬勃的发展。安永一直在发挥国际机构的优势来参与到国际合作中,关于产业切入,海洋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有很多细分领域,不同的产业对经贸投资诉求是不一样的,要按照产业来找准切入点,要分析产业存在的痛点和问题,这要求要把研究工作坐在前面,要去调研这些商会、企业行成问题分析,以问题为导向来切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联盟更要生命力,实现可持续运营。成为便于海洋产业交流合作、促进商业活动、打造联盟智库的优质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行和世界银行顾问、新加坡富怡资产管理集团创始人、新加坡新跃社科大(SUSS)教授 李国权:
李国权结合新加坡的经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新加坡国际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150%~200%,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海洋金融、海洋治理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新加坡的实践来看,各类涉海协会、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分析,只有强有力的中间层才能推动到生产,能经常的收集资料、研究、凝聚各方面的主体,这对于各方品牌、科技吸收、生产要素等非常重要。
“海洋经济在中国也有广阔的前景,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这样的组织非常重要,在科技发展方面中国是领先的,如果能把中国的科技带到东盟,能够把中国的一些生产要素、生产原料、资源带到全世界尤其是东盟,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的成立将会有很大的效应和作用。”
欧洲留华同学会联盟副会长、上海市政协海外特约代表 朱丹:
朱丹表示,“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大格局的背景下青岛筹备国际涉海商协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对中国产业来说这是主动融入世界、产业和文化的一个举措。中国和欧洲在人才的合作及交流和产业方面将有非常多的合作机会,在海洋产业方面是传统欧洲国家的强项,尤其需要抓住在专家、青年、学子这方面的一些交流可以占到先机,建议可以设立专家和国际产业专家或委员会。还要邀请青年人来走进中国,走进青岛。”
中国外交部南南合作促进会上海办事处主任 洪涌清:
洪涌清表示,“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成员的层次、水平、眼界都非常高。目前正在筹建的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和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是从某一个领域以更加创新的形式来推进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经济合作,外交部南南合作促进会会大力支持这项创新型的工作。”
共谋涉海联盟新未来
国际专家建言献策
对于联盟未来的运营及规划、具体落地等,发挥的职能以及如何落地,与会的国际专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并针对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筹)方案研讨展开研讨,共谋涉海联盟新未来。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促进会国际船舶管理分会秘书长 王永泓:
王永泓认为,“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在未来发展中要处理好三种关系:政商关系、国际行业关系、跨界融合的关系。对于政商关系的处理是联盟作为有效的协调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促进中心作用;国际关系由联盟不同国家的商会、协会作为民间组织进行有效地协调民间商事诉求,行业及跨界建议用不同的专业来加以区别,因为涉海议题很大,群体也非常庞大,所以要通过形成专业度比较高、人员层级比较高的民间智库来进行有效协调。”
上海海事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贸促会管理咨询与培训委员会副理事长:官勇
官勇表示,“青岛有得天独厚的沉淀,涉海产业链非常长,范围非常广,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如何差异化运作,真正体现涉海产业联盟的与众不同应从三个方面深入思考。一方面是产业链思维,如何进行涉海产业的分类包括分类的标准抓手,把整个产业链结合青岛在海运、海事、人才有独特的优势;其次是系统思维,整合全球各类不同涉海相关行业协会对于系统性要求更高,这不是某个简单产业的布局,要从系统上去更多地思考架构;第三是创新思维,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是跨行业协会整合的大平台,联盟组织创新思维更加重要,一定不可以用传统的思维和想法去解决传统问题,需要有勇气敢于突破和创新。”
资深媒体人 沈靓:
沈靓表示,“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在青岛成立是一个很好地抓手,特别是青岛作为港口城市,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人们比较关注城市发展区域经济研究,城市群的竞争激烈。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一方面可以找到核心抓手打造精品IP,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引领、赋能、面向全球化的功能为青岛及联盟发挥更多的作用,讲好中国故事。”
2021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执委会副主任、区政协副主席吴志成对于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表示感谢,他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专家们的论述对筹建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启发很大,各位专家对联盟成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更坚定了我们做好这项工作、做好这个组织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要进一步推动项目的落地,推动地方产业的发展,通过有效机制的建立,来促使联盟能发挥长期作用,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服务和赋能国际涉海产业合作共赢。”
据悉,国际涉海商协会联盟启动仪式将于今年召开的2021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开幕式上举行,首批将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商协会加入联盟,为国际海洋产业的蓬勃发展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