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是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国家级新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是新区承担的国家使命。“十三五”期间,西海岸新区以龙头项目为牵引,出台制定资金、人才、平台等政策,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做大做强海洋特色产业链,以全方位、宽领域经略海洋,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全球首个万种鱼基因组项目再传捷报,非洲肺鱼的基因组测序顺利完成。目前,科研人员已完成500种鱼类的基因测序。全球万种鱼基因组项目由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联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共同发起,将采集一万种代表性鱼类构建基因组精细图谱,为水产养殖和海洋生态保护提供基因依据。
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 范广益:它填补了海洋科学水生生物里面一个大型基因组计划的空白,在国际上是没有的。这种生物遗传资源越来越重要,海洋里面的生物遗传资源占到全球生物遗传资源的一个很大比例,这也是我们正在筹建的国家海洋基因库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定位。
自2017年落户西海岸新区以来,青岛华大基因深入开展海洋基因基础科学研究,并带动了基因测序设备制造项目的落地。眼下,华大园区内的华大智造生产基地项目已进入装修阶段,将于明年年初投产。该项目主要生产华大自主研制的基因测序仪及相关生命科学仪器,致力于把青岛打造成东北亚医学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高地。
华大智造执行副总裁 倪鸣:华大智造在青岛,是集中了华大智造最新发布的多款产品,代表了未来生命科学仪器发展的一个方向。厂房建设过程中,项目的备案、环评的审批和建筑的一些许可审批,整个流程非常通畅,能够快速找到相应部门来指导和支持我们。
乘风破浪,聚力扬帆。“十三五”以来,西海岸新区聚焦海洋生物医药、船舶海工、临港加工、航运贸易、冷链和海洋科教服务等六大海洋产业,规划布局中德生态园、海西湾、海洋高新区、董家口经济区等经济功能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引进成长性好、引领性强、发展潜质大的优质项目,形成“龙头+配套”发展格局,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海西湾船舶海工基地,中船重工、中海油工程等央企带动集聚各类配套企业100多家,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核心模块、全球最大新型40万吨级矿砂船、全球首座半潜式深海渔场等一批世界级高端装备在这里建成交付。
西海岸新区薛家岛街道办事处主任 韩廷义:加强北船重工、中海油、海西重机和武船麦克德莫特等大型企业联合竞标凝聚力,研究论证企业合力打造“海工装备通用车间”,提升资源利用率。
西海岸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 阚志强:海西湾目前已经形成国有、民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正在从普通的“制造”迈向“智造”,从“造壳”转向“造心”,西海岸新区将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技术引领,推动海西湾打造世界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
围绕突破六大海洋产业,西海岸新区连续5年、每年安排1亿元强链补链专项资金,支持海洋产业发展、海洋高层次人才成果产业化项目和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区还设立50亿元的海洋产业发展基金,推进海洋科技协同创新攻关、资源开放共享、科研成果本地转化。自2016年到2019年,西海岸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实现从866亿元到1300多亿元的跨越,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区GDP比重达三分之一。
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四级调研员 高海云:强链补链离不开项目支撑,我们将全力加快推进88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后期我们将进一步聚焦能级提升、突出项目引荐、抓好载体支撑、建好重大平台,到2020年年底,力争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0%,涉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